华为,距离「最强智能车供应商」还有多远?

科技前沿 748

1.jpeg

靴子终于落地。

近日,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,与华为签署《投资合作备忘录》。据备忘录,华为拟成立新公司,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服务。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。

同时,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,比例不超 40%。新公司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,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,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。

2.jpg

华为与长安汽车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 | 华为

在此之前的 11 月 23 日,有关长安汽车与华为合作的传言已经让市场充满了波澜。那时的传言有两个版本:一个是长安以 375 亿元的价格获得车 BU15% 的股权,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则持股约 5%;另一个则是长安汽车以 3000 亿元的估值,获得车 BU 约 30% 的股份。然而,长安汽车却回应称,网上的入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,并未对此做出更进一步的说明。

受双方正式合作的影响,11 月 27 日,长安汽车的股价开盘一字涨停,封单超过 180 万手,报 19.56 元,总市值飙升至 1940 亿元。

为什么华为要与长安成立一家新公司?这场合作将对华为和整个汽车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?

分拆车 BU,不涉及智选车

在华为和长安的公告中,可以窥见三大重要信息的传达:首先,华为计划设立一家全新的公司,定位 Tier 1,并将旗下车 BU 的部分业务纳入其中,涵盖

智能驾驶方案,包含高阶智驾系统 ADS、计算平台 MDC 以及自研的传感器业务;

智能座舱方案,包括车机模组以及鸿蒙车机 OS;

智能汽车数字平台,也就是 iDVP 平台,核心是软件定义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底层操作系统;

智能车云,智能汽车尤其是智能驾驶所需要的云端数据闭环服务;

AR-HUD 与智能车灯等,指智能车载光业务。

从这里看出,此次合作更多的涉及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相关的技术,并未涉及华为的智选车业务。新公司将成为华为智选车业务的供应商。

此外,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在新公司中的入股比例被设定不得超过 40%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长安并非唯一一家将入股华为新公司的汽车企业。华为明确表示,他们计划逐步向现有战略合作伙伴,以及具备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,以打造一个股权多元化的公司。

据悉,赛力斯公司方面表示,目前公司已经收到邀请,共同参与投资目标公司,共同助力电动化和智能化开放平台的建设,并正积极进行有关投资与合作的评估。

除了赛力斯,目前在华为的智选模式下,还有北汽、江淮、奇瑞等三家合作车企,都有望成为入股新公司的潜在企业。江淮汽车 27 日表示,未收到华为汽车智能系统公司的投资邀请,但表达了积极参与的倾向。

这一合作相当于华为拆分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,也就是俗称的「车 BU」,并且新的公司对外开放了融资。李想在微博上评价说,「类似的成功案例有联合电子。华为相当于博世,而上汽相当于长安。」

联合电子是由上汽和博世合资成立的,主要生产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、变速箱控制系统、先进网联技术、混合动力和电动驱动控制系统。其最初以汽油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和软件为起点,如今已覆盖汽车许多核心零部件,营业额从 1996 年的 0.44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309 亿元,净利润超过 38 亿。

据了解,联合电子被认为是一家在「用市场换技术」方面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,通过向外国企业学习技术,培养了大量的汽车电子专业人才,成功走向中国的 OEM(原始设备制造商)和本土零部件公司。

3.jpegAITO 问界新 M7 | 视觉中国

但如今与传统燃油车相比,电动车时代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智能驾驶领域,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占鳌头,其他智能驾驶公司竞争激烈,甚至以低于 BOM 价值的售价出售产品,目的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。

与此同时,各大主机厂将智能驾驶视为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,试图全面自主研发,甚至包括芯片技术。这也意味着,要复制当年联合电子的成功,确实非常非常难。

从「失去灵魂」到柳暗花明

可能许多人都对华为为何要拆分车 BU 感到好奇。

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,被视为华为长期战略机会的关键领域。据 2022 年的财报数据显示,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成立以来,华为已累计投入了 30 亿美元(约合 200 亿元)的资金,并且其研发团队规模已经达到了 7000 人。

然而,尽管智能车业务的投入巨大,但在短期内实现的营收却微乎其微,车 BU 成为了华为唯一不盈利的业务板块。数据显示,2022 年,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营收仅为 20.77 亿元。而在 2023 年上半年,华为智能车业务的营收为 10 亿元,占集团总体比例不足千分之三。

同期,随着手机业务的复苏,华为开始将战略中心转向手机。到今年二季度,据 IDC 数据,华为手机市场份额暴涨 76.1%,从去年同期的 7.3% 增长至 13%,与小米并列国内第五名。

这种情况或许引发了今年华为车 BU 的一次人事调整。两个月前,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接任车 BU CEO 一职,而余承东则升任董事长。在这一系列变更中,余承东曾表示,在汽车业务领域,他们将继续投入大量精力,协助车 BU 实现盈利目标。这一举措引发了业内广泛的关注和讨论。

随着华为拆分车 BU,积极邀请外部车企投资入股新公司,华为似乎为自己在智能汽车领域的「博世梦」,找到了新的探索路径。

华为车 BU 业务成立于 2019 年,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「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博世」,所以华为强调不造车,聚焦 ICT 技术,帮助企业造好车,做汽车增量部件提供商。

基于此,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板块涵盖三大业务模式:

零部件供应商模式,向车企或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标准化零部件

华为 HI 模式,向车企提供包括硬件及软件在内的全栈解决方案

鸿蒙智行模式(原智选车模式),华为将深度参与产品设计、营销及终端销售,目前参与的车企有赛力斯、奇瑞、江淮和北汽。

然而,华为在 2020 年底引发了一场有关「失去灵魂」的争议,使得主机厂商与华为的合作变得极为谨慎。当时,上汽董事长陈虹表示,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,上汽是不能接受的,这意味着华为掌握着汽车的「灵魂」,而上汽则成为了躯体。

4.jpeg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预告新车问界 M9 | 视觉中国

这直接导致了华为 HI 模式陷入困境,而后智选车模式逐渐占据上风。尤其是自今年 9 月 AITO 问界新 M7 上市以来,两个半月内累计订单突破 10 万辆;同时,尽管问界 M9 尚未发布,但盲订单量已超过 3 万台,智界 S7 已开启预售,一周时间预订量也超过了 3 万台。

与此同时,华为除了与长安合作,还决定对战略伙伴开放,以建立一个股权多元化的公司。这一决策不仅有助于消除其他主机厂商的担忧,促使更积极的合作,而且最大程度地释放了华为在智能汽车技术方面的潜能。

标签: 汽车自动驾驶

评论留言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